内容详情
首页:富联娱乐: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11 02:32   

  首页:富联娱乐:首页陵水县境内饲养的水牛属于兴隆牛类型。该牛体形较大,四肢粗壮。成年牛体重公斤。水牛主要用途是作役用,两至三岁龄牛开始调教服役,用于耕田、拉车、踩稻谷等,老残牛可供肉用。全县个乡镇都有饲养。水牛主要分布在隆广镇、文罗镇、本号镇、祖关镇和椰林乡。

  2.黄牛陵水县境内饲养的黄牛多属本地种黄牛,体形较小,成年牛体重75-125公斤。耐热、抗病力强,繁育能力好。黄牛主要作肉用牛(菜牛)。公牛阉割后可作役用。全县各乡镇都养黄牛,其主要分布在三才镇、英州镇和椰林乡。2000年,黄牛存栏量18381头,年末占牛头数的34.9%。其中劳役牛5651头,占黄牛存栏头数的30.7%。能繁育母牛5415头,当年生仔牛4522头。当年出栏量2460头,肉产量136吨。

  3.乳牛1973年,县良种场引进波兰乳牛10头。1978年发展到16头。因当时鲜乳销路不好,又没有炼乳设备而转卖县外。1979年以后该县不饲养乳牛。

  1.本地土种猪该品种属于劣种猪,生长缓慢,群众称它为“三年九斤半”的老鼠猪。一般要饲养一年以上,体重40公斤-60公斤。20世纪60年代以前,全县大都饲养该品种。

  2.大花白猪大花白猪是60年代从广东引进,经县良种场繁殖推广。60-80年代初,它是县内的主要猪种。饲养十个月至一年可出栏,体重70公斤-90公斤。主要分布在陵城镇、椰林乡和东南沿海各乡镇。

  3.文昌猪文昌猪于1957年由国营岭门农场从文昌县引进饲养、推广。据1979年调查统计,在全县能繁殖的母猪中,文昌猪占25%。该猪种饲养表现与大花白猪相近,1年出栏体重在80公斤上下。它主要分布在岭门农场、光坡镇和县东南沿海乡镇。

  4.杂交黑猪杂交黑猪是盘克公猪与大花白母猪杂交的一代猪,不作为一个品种。由于杂交,黑猪适应性强,耐粗饲,且属瘦肉型猪,市场销路好。饲养10个月至1年出栏,体重在90公斤左右。因此,80至90年代初,它成为陵水的主要猪种之一。陵水县各村庄都有饲养。

  5.广西白猪广西白猪主要由猪贩仔从广西调进猪苗供应群众饲养。该品种培育性能甚佳。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喂养4个月便可出栏,平均体重可达80-90公斤。但肉质欠佳,市场竞争不如黑猪好。主要分布在县城周围。

  2000年,全县生猪存栏量79946头,当年出栏63216头,全年饲养量143162头。猪肉产量3793吨。

  陵水县内饲养的羊多属本地山羊,耐热耐粗饲。但体形小,体重15公斤-25公斤。90年代,有关部门从四川省引进少量四川麻羊该羊供农户饲养。2000年末,全县山羊存栏量14797头。比1950年的500头,增加14297头,增长28.6倍。能繁殖的母羊有6603头。羊肉产量108吨。山羊主要分布在隆广镇、文罗镇、田仔乡、军田乡和英州镇。

  本地鸡由于品种混杂,外貌特征不相同。其共同特征是耐粗饲,善于寻食,适应性强,以放养为主。其肉质鲜美可口,肉嫩滑,胸肌丰满,脂肪充足而分布均匀。但体形小,产量低,产蛋少。全县农村家家户户都饲养本地鸡。相传“田心鸡”(本号镇田心村)是陵水历史上的名优产品,由于产量少人们对它并不熟悉。人们争购喜吃“英州鸡”、“光坡鸡”。

  因陵水农村的饲养方法落后,不易接受外来鸡种。长期以来,仅南平养鸡场、城镇居民和机关厂矿职工家属饲养少量“红布罗鸡”、“狄高鸡”、“石歧杂鸡”和“来抗鸡”。2000年末,全县鸡存栏量44万只,当年出栏50.7万只。鸡肉产量507吨。

  本地草鸭体形小,脚有力,走动灵活,勤于寻食,适应性强。在放牧的情况下早晚补料饲养70-80天即可上市。体重1-1.5公斤。母鸭120天龄开始产蛋,年产蛋100 -120个。50年代以前,全县农村普遍饲养草鸭。本地草鸭脂肪少,肉质差,如作为肉鸭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而淘汰的母鸭人们反而喜欢购买用来煮“老鸭汤”。本地草鸭已逐渐减少。

  本地饲养的白鸭有北京鸭、樱桃谷鸭和杂交白鸭。因县内没有种鸭基地,所需鸭苗,全靠“鸭仔贩”从县外调运供应市场,因而品种很不稳定。80年代以前,北京白鸭居多。90年代,杂交白鸭占多数,全县农村养鸭较为普遍。

  2000年末,全县鸭存栏量22.5万只。当年出栏31.4万只。鸭肉产量680吨。

  品种有本地小种草鹅和大种草鹅。小种草鹅体形小,体重仅2.5-3公斤。大种草鹅体形较大,平均体重3.5公斤左右。全县各乡镇均有饲养。主要分布在提蒙乡、光坡镇、本号镇、隆广镇和军田乡。2000年末,鹅存栏量4.1万只,当年出栏量4.8万只。产量17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