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宗盛娱乐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13 03:09   

  首页-宗盛娱乐注册-首页养猪是个周期性行业,行情好的时候,猪价翻几倍,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是3到5年。

  从总量来看,我国2022年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48.61%;猪肉消费量为5694.8万吨,占全球猪肉总消费量的50.6%。

  从各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来看,2022年中国以25.39千克/人居第三位,仅次于韩国和越南,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1.09千克/人。

  猪肉消费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食用习惯较难改变,目前需求量保持一定刚性,消费趋于稳定,现阶段猪肉市场已经开始进入以供给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

  养猪是个周期性行业,行情好的时候,猪价翻几倍。在过去十六年里,中国经历了4轮完整的猪周期,每一轮周期的长度差不多是3到5年。

  猪肉是国人消费的主要肉类,占肉类消费超七成,近十年来平均年消费 5360 万吨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据《中新网》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五的企业(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新希望)合计出栏达 9004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 13.41%;生猪出栏场数规模在 1-49头的占比达 93.8%,显示我国散户养殖占比较大,规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1-2020 年,我国出栏 500头以下的养殖场出栏量占比从 63.40%下降至 43.00%,受行业政策标准趋严、猪疫病频发、养殖成本高企、食品安全和环保政策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行业散养户退出增多。

  规模养殖对于养殖成本、疫病防控、管理效益好等特点,头均净利润也相对较高,叠加政策催化(2020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 2025 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 70%以上,到 2030 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 75%以上”),预计未来我国生猪养殖的市场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养母猪投入重、风险大、难度高,越来越多中小养殖场放弃母猪环节,转向专业育肥或二次育肥。行业内养母猪的能力差距越来越大,这将导致完全成本的离散化,头部企业的长期回报率在提升。

  中游: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最大,利润率水平波动也最大,其产能扩张或收缩基本主导猪周期的变化,可把握受益于猪周期上行的投资机会;

  下游:生猪屠宰、猪肉收储和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反应相对变动,景气度与猪周期反向波动,可关注肉类预制菜的市场开拓情况。

  1)我国生猪集中度水平仍相对较低,大量散户及小规模养殖企业存在“价高进入、价低退出”的经营现象,容易造成市场供给水平的较大幅波动,因此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

  2)猪疫病的发生会显著加强周期的波动幅度,尤其是加剧仔猪市场的价格波动。

  3)受生猪养殖周期较长影响。能繁母猪到商品猪出栏通常需 10-12 个月,叠加养殖户的市场预期对出栏的调控,可据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测算 9-15 个月后生猪供给变化,传导链条较长,难以完全反映在当下的猪肉市场价格中。

  猪周期一般遵循“生猪产能扩张—猪肉供给增多—猪价下跌—生猪产能缩紧—猪肉供给减少—猪价上涨—生猪产能扩张”这样循环往复的规律。猪肉价格周期表现的主要推动力是猪肉供需的跨期错配。

  2)猪价涨了,大量个体养猪户和小规模养殖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开始养猪,市场供给大幅增加

  3)随着市场供给的大幅增加,猪价开始下跌,大量养猪企业纷纷亏损,退出市场,

  从历史复盘来看,一轮猪周期的时间跨度基本在 3-4 年,这也基本匹配能繁母猪产能恢复的速度。由于母猪补栏有一定生产时滞,从母猪出生到商品猪出栏需要接近 1.5 年左右的时间,类似的,母猪淘汰带来的未来商品猪减产的周期与扩产周期相同,同样是 1.5 年,再考虑到行业参与者决策与反馈的时间,由此导致猪周期基本维持在 3-4 年左右的一个时间维度波动。

  最近的一次猪周期,2018以来的超级猪周期,猪肉价格暴涨,养猪股也都涨疯了。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从2018年8月底部涨了快10倍,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涨幅也差不多7倍。

  生猪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的变化,同时其价格的涨跌也同样影响市场供应量,使得生猪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且由于我国生猪集中度水平仍相对较低,大量散户及小规模养殖企业存在“价高进入、价低退出”的经营现象,容易造成市场供给水平的较大幅波动,因此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玉米、豆粕、小麦等为公司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如果玉米、豆粕、小麦等饲料原料因国内外种植面积变化、自然条件等导致产量波动,或受国家粮食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饲料原料价格发生波动,将直接影响公司营业成本,从而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3、疫病的风险:动物疫病是畜牧业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生猪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洲猪瘟、蓝耳病或其它类似疫病,对生猪存活率、出肉率等方面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及行业业绩表现。若再次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或者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或将造成消费恐慌与抑制,将对猪价波动性带来不可预测的情况,同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养殖压力进而影响收益率情况。

  4、政策的风险:各类补贴政策、收放储政策等养殖相关内容的发布将对市场情绪以及实质性生产养殖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5、自然灾害的风险:极端灾害天气(洪水、酷暑、干旱等)会对生物资产、养殖场所、生产设备等造成巨大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行业遭受不可预估的损失。同时,若国内主要粮食产区遭受自然灾害,饲料生产所需原料价格也有可能出现上涨,导致畜禽生产的成本上升。

  业绩最差的时候是建仓的机会;业绩好的时候可能就是离场的时候。大量散户及小规模养殖企业存在“价高进入、价低退出”的经营现象,

  第一个阶段预期反转,在这个阶段中养猪企业遭到了黑天鹅,股价暴跌,供求失衡,猪肉价格的报复性上涨。

  第二个阶段价格反转,在这一阶段猪肉价格上涨已经被验证,但成本端的分化使得企业的养殖效率成为关键。

  第三个阶段就是利润兑现,更具头部优势的企业会从一众养猪企业中脱颖而出,扩大产能,甚至穿越周期。

  回顾历史猪周期,猪价上涨主升浪启动前普遍出现两至三次探底、探底期间生猪养殖行业 出现月度级别的亏损。

  短期来看,猪肉消费在我国肉类的主导地位未有动摇迹象,猪肉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叠加后疫情时代餐饮恢复加速,人均猪肉消费仍有上行空间,猪肉消费总量波动不会太大。

  中长期来看,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猪肉消费群体会减少,老人牙口脆弱可能更倾向于鸡肉和鱼肉的消费;另一方面,随着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国人对肉类的营养成份、新鲜程度、口感、部位乃至产地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种类丰富性的需求增加了其他肉类消费的可替代性,中长期从量增转向质增或将成为猪肉市场主旋律。

  一方面,规模化集中化提升。专业化的生猪养殖市场在市场与政策共同推动下发展顺利,规模化养殖匹配的养殖环境更佳、动物保健覆盖更全,叠加此前经历的大小疫病已有经验积攒,大规模疫病的爆发预计较少。

  另一方面,动物保健行业提供的疫苗、药物等产品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技术条件也有较大升级,疫病防控专业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