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智汇三农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河鸭属(Anas)家禽。世界各地普遍饲养。起源与驯化河鸭属家鸭是古老家禽种类之一。中国湖北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陶鸭,河南安阳商朝墓葬出土的玉鸭可以说明,在中国鸭的驯化至少在公元前25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已有“野鸭为凫,家鸭为鹜”的记载。
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河鸭属(Anas)家禽。世界各地普遍饲养。
河鸭属家鸭是古老家禽种类之一。中国湖北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陶鸭,河南安阳商朝墓葬出土的玉鸭可以说明,在中国鸭的驯化至少在公元前25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已有“野鸭为凫,家鸭为鹜”的记载。《吴地记》“鸭城者,吴王筑城以养鸭,周数百里”,说明公元前500年前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家养鸭群。在欧洲鸭的驯化开始于新纪元之初,古罗马文化极盛时期。在北非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开始鸭的驯养。按文字记载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规律推算,鸭的驯化应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一般认为河鸭属家鸭起源于凫(Anas boschas),而“凫”一词泛指野鸭,狭义指绿头鸭(Anas plaly rhyn-chos)。家鸭的祖先除绿头鸭之外还应包括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许多现代优良鸭品种是由这两种野鸭直接驯化和选育而成的。绿头鸭和斑嘴鸭与河鸭属家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有相似之处,易于饲养,与家鸭交配可产生后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鸭与家鸭杂交种——媒鸭,是野鸭驯化时期的过渡类型,人们用其鸣叫声与野鸭相似的特点诱捕野鸭。野鸭在饲料丰富的家养条件下能很快失去迁徙特性,人们可以在短期内驯化成功。世界许多地区均进行过野鸭的驯化。中国鄱阳湖地区用设有网棚运动场的鸭舍饲养野鸭,连续4~5个世代即可像家鸭一样放牧饲养。
鸭遍及世界各国,其中大多数集中于欧亚大陆。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以饲养蛋用型或兼用型鸭为主。近些年来,肉鸭饲养亦有较大发展。其他国家,如前苏联、法国、英国、德国、巴西、波兰等国饲养量较大,以生产肉鸭为主。型的杂交肉鸭是现代肉鸭生产的主要鸭种,世界各地均广泛饲养。在中国,鸭遍布于全国各地,其中以华东、华中、华南、中南地区和台湾饲养数量最多。长江、淮河和珠江流域,以及华东沿海各省是蛋用型和兼用型鸭的集中产区。及其商用杂交鸭的主要产区是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
家鸭虽然因培育目的及饲养环境不同,各品种有所差异,但其外形、基本羽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仍然保持其祖先的许多特点。家鸭头大而圆,无冠和髯,喙长而扁平,上下腭边缘成锯齿状角质化突起。颈较长,体躯宽长,呈船形。前躯多昂起,羽毛丰满,翅较小而复翼羽较长。尾短,尾脂腺发达,公鸭有钩状性羽。腿短,第二、三、四趾间有蹼。善游水,性胆怯,喜合群,嗜食。母鸭鸣叫响亮,公鸭沙哑。羽色有与其祖先相似的麻雀羽,还有白羽和黑羽等类型。麻雀羽鸭在中国习惯称“麻鸭”,母鸭全身羽毛褐色带黑色条斑,公鸭头、颈墨绿色或深褐色,有些带白颈圈。翼羽一部分墨绿色或蓝色带金属光泽,称为镜羽。多数品种为麻色羽,白、黑两种羽色皆为其变种。鸭的适应性广,生活力强。家鸭已失去,完全用人工孵化或用就巢母鸡抱孵繁殖雏鸭。孵化期28天。
鸭是世界各国饲养的主要大型家禽(鸡、鸭、鹅、火鸡)之一。其总饲养量仅次于鸡居第2位。中国养鸭数量按1991年统计,年末存栏鸭3.69亿只,居世界各国之首。
蛋用型鸭的开始产蛋期为120~130日龄,肉用型鸭150~180日龄,兼用型鸭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种鸭群公母比例:蛋用型1∶20~25,肉用型1∶5~6。90%左右。受精蛋80%~90%。除蛋、肉生产性能之外,产肥肝是鸭的另一项生产性能。饲养至70~80日龄的肉鸭经3周左右专门人工填饲,每只鸭可产肥肝300~500克。鸭的羽毛长期以来是副产品,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增加,已有专门技术应用于生产羽绒。除肉鸭屠宰后羽毛全部回收作为商品外,对育成鸭和产蛋期末鸭群进行活体拔羽绒,其产值可成倍增加。一只成年可一次活拔羽毛80~100克,其中羽绒20~30克。
养鸭业的主要产品为鸭肉,包括活鸭、屠宰脱毛后的白条鸭、全净膛胴体、分割肉、鸭舌、鸭脚、内脏、腌制的板鸭和腊鸭等。鸭蛋作为商品除鲜蛋之外还加工成皮蛋、咸蛋、糟蛋和蛋黄粉。鸭肥肝的产品类型有直接用于烹饪的鲜肝和加工制成罐头的肥肝酱,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鸭的羽毛可加工成高级保暖服装原料——羽绒,刀翎可制作装饰品和羽毛球,鸭羽翎毛还可加工成。天富挂机软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