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鱼娱乐-挂机!817杂交肉鸡的生产极为简单,采用大型肉鸡父母代的公鸡(AA 、罗斯308等)与常规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鸡(海兰、罗曼、尼克等)进行人工受精获取的受精蛋即为817杂交种蛋,再进行孵化产出817杂交肉鸡苗,一般饲养5—8周,体重达到0.8—1.8公斤之间即可出栏。完成整个817杂交肉鸡的生产过程。这样来说817肉杂鸡算什么?创新还是山寨,它没有稳定的父系和母系来源,但却占全国肉鸡销售市场的18%,凭着其抗逆性强、易饲养、口感好等特性,获得了肉鸡市场的认可。
817具有灵活多样的销售范围。什么是小规格和大规格鸡,到底是怎么来区分的,现在简单介绍一下,817肉鸡的大致分类;
1.饲养要有一定的规模:817的利润较低,每只一般为1-2元,所以要根据场地、资金和经验尽可能规模化养殖。
养好817要选择好健康的鸡苗、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合格的硬件条件。
1.进雏前15天要清理鸡舍,清除舍内粪便、羽毛、灰尘,打扫鸡舍周围环境把清理好的杂物送到离鸡舍2公里外的地方,对清理好鸡舍进行全面消毒,空气消毒,以及地面用百分之三的火碱泼洒消毒,将养殖用具搬到舍外进行清洗。
4.进鸡前3天至进鸡前2小时。进鸡前3天升温到15°,前2天升温到25°,前1天,此段需给鸡舍加温,加至36℃,保持4小时,然后降至30℃,再升温至36℃,保持5小时,手摸立柱、网架、网子感觉温暖,再降温至30℃至入雏前2小时。进鸡前1天反复升温降温主要目的是测试锅炉及棚内加温设备及温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在36℃-30℃条件下,检查通风口,风机是否正常工作;在风机启动下检查窗户、湿帘等漏风处在30℃下是否有进贼风的地方,若有密闭。
5、进雏鸡第1天:鸡进鸡舍1小时,尽量短时间内把鸡从鸡盒内放出,敲打立柱,或顶棚或敲击金属物体,让鸡尽量散开活动采食喝水。刚进来的雏鸡放入育雏舍后先稳定一会就进行饮水,用事先准备好的温水加入【普沃康】【常康】【霉立消】【维可欣】自由饮用,温度要求在35—36度之间,湿度在65%~70%,在雏鸡进入育雏舍观察有雏鸡有啄食现象,就尽早开始喂料。要求湿拌料,在5小时后,手摸嗉囊,有3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若不足30%,增加开食盘或开食布、继续敲打,让鸡活动采食喝水。10小时,再手摸嗉囊,有6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20小时,手摸嗉囊,有90%的鸡嗉囊软度适中,24小时,有96%的鸡嗉囊软度适中。育雏阶段的这24小时可称作“黄金24小时”。
鸡进鸡舍2-7天。这6天保证湿度在60%左右,温度每天降0.3℃。选择质量好的黄芪多糖1克10公斤水,每天5-8小时饮用,【普沃康】【霉立消】【常康】【维可欣】每天3-5小时饮水,同时要保证鸡群每天喝10小时的清水。如果打算在7天点眼、打针防疫,最好在第六天扩群,满足防疫后的密度,在防疫后3天内不扩群。如果是老棚,第五天清理粪便,到第十天刮第二次粪,保证5天内不清粪,减少防疫期间刮粪引起的羽绒灰尘对肉鸡气管呼吸道的刺激。从第五天开始通风换气,此时鸡的代谢产生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开始增加,只有良好的透风换气,才能保证鸡正常生长发育。
7.在进鸡8—10日龄之间817要进行肠道管理,在进雏的第二周开始进行肠道养护,用【常康】【霉立消】来促进饲料的吸收、鸡体的健壮和肠道的养护,此时也可加入【维可欣】以减少瘸腿的发生,温度可在31度左右,以后每周可降两度至到26度为止,要适时扩群减少密度,利于鸡群健壮和生长,饲喂的次数可逐渐减至每天四次,不用断料。
8.10-15天,此阶段卵黄已快吸收完毕,免疫如果应答不好,就会形成3-7天免疫空白期,呼吸道病发病率较高,可用【清瘟灵】或【感温康】配合【麻杏】【替米考星】饮水3-5天。若呼吸道病超过3天,千万不能只用治喘而不治大肠杆菌的药。此阶段鸡群很容易发生粪便不成形或粪便细而周边带水,黄白稀粪,鸡酱粪增多且有气泡。所以,为让鸡顺利度过这个空白期,不得流感,我们要坚持在7-14天连用【常康】,提前把肠道养护好,吸收好,免疫力增强,减少粪便氨气味,就不易得呼吸道疾病,通过养护肠道来帮助雏鸡度过易发病的关键期。
9、16天-21天:进鸡的第三周和第四周里要适时扩群减少密度,扩大通风量但温度不可忽高忽低,湿度逐渐下降至55%,此时要注意大肠杆菌和球虫的发生,可用【地克珠力】或【本草肠球】配合【常康】来防护治疗,在养好肠道的同时,要做到新城疫的基础免疫,增强小鸡的抵抗力免疫力。此阶段选择针对流感、呼吸性传支病毒兼治的中药产品预防用药。
10、817在30日龄以后极易发病,所以在这阶段可以用一些抗毒的药物来预防一下,用纯中药的【感温康】抗病毒治疗感冒,在管理上,通过观察鸡群状态,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易净】抗病毒、预防治疗新城疫,或用【益佳源】噬菌体等治疗大肠杆菌,或用【麻杏口服液】【替米考星】进行治疗呼吸道。注意温度不要忽高忽低、湿度不要太大、通风要加强、注意采食量和粪便的变化。
因为30天之后鸡吃的饲料剧增,肠胃肝肾功能负荷量极大,如出现过料拉稀就会使大量的饲料造成浪费,即便没有过料拉稀,饲料也在不经意中浪费许多,所以,如果有过料拉稀,先用【肠菌痢净】治疗住,然后用【常康】帮助家禽恢复菌群平衡,饲料吸收完全,多长肉,继续用【霉立消】解霉菌毒素保肝肾,根据实际情况用【肝胆溶液】保护好鸡的脏器。
7天定终生,15天定成效, 雏鸡生长迅速,腺胃,肠道,肝肾,骨骼等,如果前期病症不治愈演愈烈,后期将无法医治恢复。例如雏鸡的腺胃,很娇嫩,很多雏鸡腺胃先天有裂痕,前期不修复,它的研磨功能受损,吃进去的饲料不能研磨碎,饲料进入肠道,划坏了肠道内膜,饲料得不到吸收,鸡的脏器都会受到损伤,鸡的身体差,料肉比高,超过15天后,鸡的腺胃就会像成人骨骼一样,固化硬化不好再修复,所以,养鸡的重点要放在前期肌腺胃炎的防控。
在35天前,一定不要在养腺胃、养肠道、保肝肾、增免疫力方面省钱,一旦前期腺胃肠道养护不好,肝肾功能差,免疫力低下,疾病繁多,养到35天以后,随着采食量的增加,用药数量剧增,得病治疗成本非常高,所以,一定在雏鸡阶段,就把腺胃肠道养好,把肝肾心脾肺等脏器都保护好,免疫力抵抗力强,代谢能力强,后期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瘸腿瘫痪、滑液囊、软脖子新城疫,大肠杆菌混感等疾病,即便得了流感,简单用药就会很快治愈。
所以建议大家,雏鸡一接来就用这种方案来进行预防和治疗:【肠胃康】(治疗腺肌胃炎) 【霉立消】(分解霉菌毒素) 【本草万抗】(激发免疫力)如果雏鸡已经出现过料拉稀和腺肌胃炎,还要加上【肠菌痢净】 ,前期联合用药,能够治愈雏鸡许多潜在疾病,扶着小鸡一天天吃好料、喝好水,建立起强大的消化吸收功能。
在此日龄,抗体下降,避免免疫空白期发病,预防感冒呼吸道,生理性内热,大肠杆菌,气囊炎。
2、建议鸡群正常的话,再做一次新城疫的免疫,因为有的养大规格50天的鸡,后期40天新城疫抗体低!很容易起来新城疫!所以,此刻要求30天做苗一次,保证后期的新城疫抗体水平达到生长要求!因为,有的养殖户没做的 ,后期起来新城疫的很多,如果用药,建议用【易净】养小规格的可不用。
29-35天:1、用药目的:日龄大后,会出现瘸腿瘫痪肝肾功能减弱,继续养护肠道,可用【肝胆溶液】保肝护肝养肠道。
1、用药目的:30-50日龄这20天,大家是不是会发现有瘫痪的鸡不断出现,很大问题上小肠球虫导致的,再就是新城疫抗体低!一般817新城疫会和小肠球虫混感几率很大!此刻家禽的肝肾功能负担超重,肝肾功能不好,吃料会减慢,免疫力会低下,帮助家禽进行排毒解毒,保护好肝肾功能,同时一定要加强通风,做好肠道脏器的保护和催肥工作。
★根据鸡群健康状况、气候特点、饲养管理条件、雏鸡质量情况作具体安排,在用药的同时,更要注意改善饲养管理,改善禽舍环境,把控好湿度温度通风,加强消毒工作;
相对稳定的温度,适宜的湿度,通风换气,定时定量给料,适当的光照,不间断饮水,卫生防疫与用药,观察鸡群,饲养记录。这些细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饲养成绩。
我们要为鸡群提供一个最优越的生长环境,让其吃好、喝好、休息好、不生病,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就是努力减少各种应激给鸡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就是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湿度不能太干或太湿,通风不能忽大忽小,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这些内容是互相关联的,仅仅满足一项指标很容易,要同时满足这些因素都符合标准是很难的。这就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鸡舍性能等因素,分析那个是主要矛盾,那个是次要矛盾。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就得充分认识它们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温度对肉鸡的影响及解决的方法:对于快速增长的肉鸡,温度太高、太低或温度突变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尤其现在更新换代后的肉鸡,对温度突变更为敏感。只有鸡舍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维持其自身必需的能量,肉鸡才能快速健康的生长。育雏期由于雏鸡体温低,全身长得是绒毛,不能起保温作用,很难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既怕冷、又怕热,因而育雏温度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饲料转化率。
如果长期处在高温下养殖,会造成抗寒能力差,抗病能力弱,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养殖时,三周以后舍内的温度最好不要高于标准温度,也不要低于标准温度5℃。温度太低时,饲料转换率会降低。在饲养中期(18~35日龄),对温度也很敏感,特别是换羽时期。这期间既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又要保证有足够的通风量,所以很可能因为把握不好通风量大小,造成温差过大,引起拉稀或呼吸道疾病。这是整个养鸡过程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一定要根据季节、天气、地理位置、鸡舍性能、辅助设施等情况,处理好温度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在升温的情况下通风,在通风时注意保温,控制温差不超过3℃。在饲养后期,尤其是出栅前的两天,要根据季节情况,尽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相对一致,即:外界环境温度高,室内温度略高,外界环境温度低,室内温度略低。这样可以减少交鸡途中应激造成的死亡损失。总之,环境温度、通风量以及湿度等控制着室内的温度,温度对鸡的健康快速生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温度的突变会造成应激,引起多种疾病。温度的高低决定着饲料的转换率和抗病能力:即温度高饲料转换率高但抗病能力差;温度低饲料转化率低但抗病能力强。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选择最佳的温度,处理好温度与料肉比之间的矛盾关系,让鸡快速健康的生长。影响温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天气的变化,所以一定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要把一周的天气情况通过天气预报牢记在心。
冬季育雏时提高鸡舍湿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提高湿度就必须升高温度让地面的水分蒸发,但水分蒸发又要吸收大量的热能,舍内的温度会降低。只有用很好的取暖设备耗费大量的能源才能既保证湿度又保证温度。所以湿度和温度是一对矛盾。在湿度无法达到理想湿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温度来做补偿。在冬、春季育雏预温时,人们为了节省燃煤,往往只注意温度而不管湿度,把鸡舍烧得干热,这样育出的小鸡大多数会拉稀,而且死亡率高。原因就是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在干燥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湿度。
湿度对肉鸡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虽然鸡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像对温度那样严格,但是在湿度过高、过低的极端情况下,同样会对鸡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育雏期前三天,如果鸡舍的相对湿度过低(达不到30%)时,由于孵化厂的相对湿度很高(75%),雏鸡很难一下适应,常常出现往饮水器里钻的“洗澡”现象。这是因为相对湿度过低,再加上育雏的温度很高,雏鸡皮肤的水分很快就被蒸干,且体内的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很快会缺水。
为了补充身体的水分就要争着多喝水,往潮湿地方钻。这种“洗澡”现象说明相对湿度太低,是很危险的。轻则会因抢水造成部分鸡只压死、淹死、挤死。重则造成拉稀、消化不良,甚至脱水。若连续一周内相对湿度不够,会使腿趾皮肤皱巴干燥、无光泽,体弱,卵黄吸收不良,或因饮水过多发生下痢,死亡率明显增高。这些死亡的雏鸡往往比正常鸡要小很多,鸡爪紧缩干巴无光泽,粘肛。提高鸡舍湿度较好的办法是用加湿暧风炉或用锅炉蒸气。用喷雾气喷热水是一种较好的应急办法。
由于室内的含氧量不能像温度那样很方便的测量,所以通风换气量的把握就显得很难。通风换气总的原则是:“鸡耗多少氧,就要补充多少氧;有进风必须有出风;有出风必须有进风;室内耗氧多少,决定换气大小;风大风小影响换气快慢;冷、热不决定通风换气,通风换气能调节冷热”。但人们往往以室内温度的高低作为换气量的参考,即温度高换气量加大,温度低换气量减少,这种通风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很不科学的。在夏季它们不是矛盾,而在冬季就存在矛盾。
缺氧的原因:由于肉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高,在很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使舍内空气污浊,如不及时排除,将导致鸡舍内缺氧。另外由于肉鸡需要的温度很高,尤其是在冬季,用传统的火炉升温时,将耗掉大量的氧气,也将导致缺氧。假设鸡舍的密封是绝对理想的,5000只鸡舍的含氧量大约是500公斤,燃烧400公斤的煤将把氧气全部耗尽,燃烧20公斤的煤会使氧气的浓度由原来的21%下降到20%。
21日龄至38日龄期间,随着采食量增大,耗氧量随之也增大,加之代谢物增多,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多。此期间如不注意“保温通风”,及时选用优质药物预防,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引发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急剧恶化。35日龄后,采食量是21日龄前的一倍左右,耗氧量将大大增加,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通风量,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出栏时死亡率极高。在保温的前提下,通风换气量越大越好,但过量时,往往由于通风换气过大造成温差太大间接地产生影响。
通风换气原理与方法:通风换气主要靠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配合进行。自然通风是通过地窗、天窗、侧窗,利用空气对流、空气动力、负压原理形成空气自然流动进行的通风;机械通风是利用机械装置将舍内的空气排出舍外形成负压,强迫空气流动进行通风。在无风或风小时,地窗主要以进风为主,只有极小部分热气通过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排出舍外。
饲养前期的通风换气:第一周主要以自然通风换气为主。从接雏开始适当开启天窗作为排气口,以隔断间的预热空气作为进气口。这样可以减小环境温度对舍温的影响,既节省能源又好控制,只要根据日龄不同逐步加大进、出口,就能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但一定要让空气从隔断间底部进入。因为隔断间底部外面空气的温度比育雏间的温度低,根据气体压强原理,外面的新鲜空气很容易进入。另外,从隔断间底部进入的冷空气由于比育雏间的热空气重,冷空气始终在最底层沿着地表面向中央扩散,只有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密度慢慢变小,才会逐步升高到达鸡网,这样通风既能及时补充氧气,又不会马上使鸡网上的雏鸡感受太大的温差。当用鸡网以上高度的位置作为进风口时,进来的冷空气,由于密度大,比育雏间的热空气重,会很快向斜下方直接吹向鸡网,使雏鸡着凉。根据这一原理,在育雏的第一周,无论任何季节,都绝对禁止用侧窗作为进风口或排风口进行通风。用新材料建的鸡舍,由于密封性能好,进、排风口要适当加大,最好在非育雏间的远端阳面开1-2个地窗用于补充空气。
饲养中期的通风换气:二周后至五周前,主要以地窗作为进气口,进行自然通风换气。用地窗进气和用隔断门帘进气的通风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用地窗作为进风口时,要受到室外气候的影响,比较难把控。要根据日龄长短、天气情况,用天窗和地窗配合开大开小去控制。冬、春季通风时,天窗适当开小一些,有利于保温。
地窗开口总体积的大小和天窗开口总体积的大小应相当,地窗数量应是天窗的3倍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使地窗附近的风速和温差不会太大,不会局部缺氧。随着日龄的增长,天窗要逐渐开大,地窗也随之相应的开大。天气变化时,要根据有风、无风和天气冷、暖进行调整。当天气冷而有风时,地窗要适当关小一点,天窗也适当关小一点。这是因为:室外空气温度低、风速快时,同样时间内和正常天气相比,进的冷空气多,排出的热废气也多。
当冷而无风时,地窗和天窗都不能关小,要和正常天气开启的大小相当。这是因为风速慢时,进的冷空气少,排出的热废气也少,天气冷时,室内炉火旺消耗的氧气多,含氧量会低。这时,只能用取暖设施想办法提高舍内温度,才能满足温度和通风的要求,千万不要因为天气冷而将天、地窗关小。在冬季养殖时,温度和通风是一对矛盾。既不能只通风不保温,也不能只保温不通风。加大通风量时,一定要升温后通风,通风时一定要注意保温。天气的冷热不是决定通风口大小的标准,而风大风小才是决定通风口大小的标准。日龄的大小决定通风的需要量,通风的大小会影响室内的温度高低。
横向通风指的是:用侧窗、地窗和天窗在室内形成的空气对流。它既有地窗与侧窗、天窗之间形成的向上空气流动,也有相对侧窗之间形成的横向空气流动。横向通风的通风量比较大,风向定向性差。在运用时要防止冷天或夜间四、五点钟因通风量过大造成温度过低。纵向通风指的是:用纵向的大门或侧窗形成的空气对流。也就是俗称的“穿堂风”。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外界风的大小和方向。当室外的风速较大时,由于进风口旁边的墙挡住了风的去向,风速受阻变慢,而门或窗户的风速不变。根据风速快压强小、风速慢压强大的原理。
在进风口会形成正压,即进风口风速加快。同理,在出风口会形成负压,出风会加快。这样就在室内形成纵向的空气对流。当风向与纵向同向时,室内风速快,当风向与纵向垂直时,室内风速小。用纵向通风时,由于两头的风速较大,大风天气或夜间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在用自然通风无法达到通风量要求或不好控制时,以及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防署降温时,就要利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利用负压通风原理进行的纵向通风。也就说,利用风机的叶片将风机附近的空气抽出舍外,使风机附近的空气变稀,压强减小,迫使室内远处的空气过来补充,这样就在纵向形成了空气快速流动。
负压通风有两个好处:一是比正压通风(鼓风机吹风)效率高。二是能快速把舍内的热气和废气排出,并且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当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时,虽然不能直接降温,但通过空气流动能促进鸡体热量的散发,间接地起到降温作用。使用时要灵活应用,当通风量需要很大时,要把近端的门窗关死,同时要把远端所有的进风口及大门打开,便于进气,否则会影响通风机效果。当通风量需要不大时,可以间歇开启或单个开启。
4、定时定量给料:定时定量给料的目的就是保持肉鸡的旺盛食欲。肉鸡生长极快,即使短时间的食量减少,也会对出栏体重带来明显影响,因此自始至终保持肉鸡旺盛的食欲非常重要。饲喂时既不能从小到大一直喂长料,也不能无限度地长期限饲。要分阶段、看情况合理喂料。饲养前期的饲喂:管理正常情况下,肉鸡发育是否良好,死淘率是否超标,出栏体重是否达标,与饲养前期的饲喂方法有很大关系。育雏期如果不加以适当限饲:雏鸡会由于体重增长过快而骨骼发育缓慢造成骨骼发育不良,脚腿病发生率升高;由于内脏发育不健全而体重超标造成内脏发育不良,猝死症增多;由于各器官未发育健全而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心脏、肾脏衰竭,引发各种病症;由于前期发育不良而后期抗病力下降,严重影响出栏成绩。
实践证明:合理限饲会使骨骼良好发育,各器官平衡发育,心脏、肾脏负荷明显减小,为饲养后期快速增重打下良好基础;能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降低淘汰率、提高饲料利用率;能增加食欲,养成良好的饥饱节律。但现在新品种的这些矛盾已不是很突出,再加饲养周期越来越短。所以限饲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出栏体重。具体饲喂方法是:18日龄之前,通常把第二天日粮作为当天的饲料饲喂,按公司规定的标准既不加料也不减料。但要根据前期的死淘率和吃料情况稍作调整。
原则是:“少添勤喂,当日料当日吃完,每顿料必须提前吃完”。为方便记忆,通常把18日龄之前,即吃7~10期间作为限饲期。此期间的饲喂方法称为—限饲喂。饲养中期的饲喂:从19日龄后至35日龄前,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基本完成,骨骼和体重成比例生长,可以适当增加日粮。通过3~5天的过渡,日粮逐渐增加到标准量的26%左右。此期间主要培养肉鸡吃料的规律性、积极性、饥饱节律性;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原则是:“按时定量饲喂,当日料当日吃完,每顿料必须提前半小时吃完”。
饲养后期的饲喂:从36日龄后到出栏也称育肥期。主要以自由采食为主。36日龄到40日龄是过渡期还是以定时定量为主,可根据前一天的采食情况稍作调整。加料量以不剩料为准。41日龄后以自由采食为主。原则是:基本吃完再添料。但自由采食不是无限度的采食,也要定时定量饲喂,但可根据季节和采食情况调整喂料顿数和日料量。36日龄左右的肉鸡,由于个体大,吃料多,耗氧量大;羽毛不丰满,适应温差能力差,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饲喂不当会和其它应激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抗病能力差,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如果前期和中期限饲过量,突然变为自由采食,会因过度采食。造成消化不良、缺氧,引起呼吸道病症。
暗光饲养不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反而能起到与限饲一样的效果。用二极管半波整流原理做一个明、暗开关,能很好地解决饲养各个阶段的照明问题。它有几个优点:一、只需开或关就能控制亮或暗,操作简便。二、只需一种瓦数的灯泡就能解决各阶段照明,省事省钱。三、本身费用小(几元钱),又能节电,节约开支。四。先暗后亮能减小应激。
1、鸡雏的好坏认识不清。养鸡能不能养成功,有好的出栏成绩,鸡苗比重占了50%,其次是饲料和饲养管理各占20%,剩下10%才是涉及的用药防治,这点不能本末倒置,不然,批批养鸡,批批费力不赚钱,一定要选好鸡苗。
3、用药不懂提前保健预防,只病后治疗。在肉鸡饲养过程必须用药,能有效地控制病原的潜在感染和发病。 但要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从减少发病根源上下功夫;以预防用药为主,把潜在病源消灭在萌芽状态下;以发病前期用药为主,控制在能治疗的范围内。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对症下药是用药的总原则。盲目用药只能加大开支,带来副作用。
比如,在育雏前期雏鸡拉稀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雏鸡着凉了、有细菌了,努力使温度提高,多喂抗生素药物。可是在没有采取加湿措施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会越低,喝水会越多;抗生素药物喂的越多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会越大,拉稀会越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雏鸡刚出生时,体内的细菌很少,而且作为新生物,它的生命力极强,一般不会生病。只因我们提供的环境质量太差才导致生病。所以当遇到疾病时,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元凶”,才能解决问题。
总结:我的理念是:前期做好管理预防,鸡的长势好了,体质强了,后期鸡才会好养了!不要问我用我们的药一个疗程下来多少钱,上面做的程序大都是前一个月的时候 ,注重养护多一些,用药成本很少,而且我们发现,如果你前期不懂养护,后期一生病就会很严重,一个疗程就得好几毛!所以,关注鸡前期的预防和管理,是养殖朋友养鸡的成功所必须要走的步骤,其实817肉鸡饲养只要做好管理,按鸡的生长规律养护,养好并不是难事,多注重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限制光照的强度和亮度,调节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调整好水线的高度,加强水线的清洗,掌握好后期的湿度和密度,预防好应激,做好记录和总结,按程序做好防疫,从小养好腺胃和肠道,提高免疫力,鸡会很顺利的强壮成长,养出更好成绩。